法律與良知,在審判的天平上,究竟孰輕孰重?人又應該為自己的過錯付出多大的代價?換做是你,會選擇接受刑罰,還是寧可背負一輩子的罪咎?

(以上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之罪咎內容簡介

 

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,繼《罪行》之後又一力作

從800件真實刑案中汲取的人性故事,媒體高度讚譽,德國60萬書迷欲罷不能

《明鏡週刊》暢銷書榜冠軍,作家、導演、醫師、律師、書虫、愛書人爭看,熱烈期待電影上映

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-Institut 「翻譯贊助計畫」支持出版

 


 

費迪南.馮.席拉赫將刑事案件化為偉大的文學作品。這位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,再次執起毫無矯飾的紀實之筆,以其獨一無二的語言,輕聲但堅定的對善與惡、有罪或無罪,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道德責任,提出更尖銳而核心的質問。

(以上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之罪咎內容簡介 

罪咎罪咎》書冊封面(圖)

註:圖來自誠品網路書店之圖示

書名罪咎

作者:費迪南‧馮‧席拉赫 / Ferdinand von Schirach 著

譯者:薛文瑜 譯

出版社: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
出版日期:2011年11月25日

個人評價(滿六)★★★☆☆☆

本書性質:證據。人性。公平。正義

內容簡介

 (以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之罪咎內容簡介

  在罪的深淵中,人無所掩蔽,只剩下赤裸裸的存在。

  犯了錯的人,未必都以接受刑罰作結,但罪咎可能就此生根,以超乎想像的方式,崩毀原來的世界。

  兩名女子殺人,各自被判無罪獲釋;一個司機阻止了可能的變態謀殺,卻遭判徒刑。一對伴侶殺了強暴犯,一生飽受不堪過往糾纏。九名管樂隊的凡夫俗子毀了某個女孩的人生,竟沒有任何人背負刑責……

 

章節目錄

(以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之罪咎目錄

各界書迷震撼推薦

 慶典
 DNA
 孩子
 解剖學
 第三者
 行李
 渴望
 光明會
 雪
 鑰匙
 孤單
 司法
 補償
 家族
 祕密

推薦人佳評分享

 那些不能不承認的黑暗人性蘇絢慧
 驚心動魄的殘酷與真實彭樹君
 罪咎──認識它,我們會更加認識自己許澤天
 人性難題,沒有「唯一正解」冬陽
 為正義女神取下蒙眼的布巾吳宜臻

 

個人感想(劇透請慎入!)
 

  德國律師費迪南先生繼《罪行》後,再一最新力作-《罪咎》,在許多接手的案件中,挑選出這15件真實案例,應是最為貼近「罪」、「咎」了吧!此書每篇故事,都令嵐黛髮指,誰說法網恢恢,疏而不漏?即使法律規定再完善,公平正義仍有無法伸張之時,往往發生了難以挽回的悲劇後才看見一個大漏洞。

  【慶典】一位平凡女孩,被許多男人強暴後,因證據在急救女孩時未妥善保留,即使為女孩傷心、憤怒、抱不平的人再多,那群男人仍無法被起訴而獲釋;【DNA】一對情侶不小心殺了好心幫助他們的「好人」,以為天衣無縫,多年後拜科技進步所賜,菸灰缸上的DNA找到了他們,招供後便雙雙在河畔邊自殺;【孩子】女孩喜歡自己的女老師,想把她據為己有,女孩妒忌老師的丈夫,開始計畫陷害老師的丈夫,女孩如願讓他成罪,並讓他坐牢,也使他們離婚,最後他終於捱到出獄,他絕對要討回公道;【解剖學】計畫非常的縝密,他想將她占為己有,在他即將實行時,天外飛來一輛賓士救了女孩;【第三者】一對平凡的夫妻在一次飯店蒸氣浴場遇到「第三者」後,是缺乏刺激、是生活太平淡?換換愛換到什麼?一切早已變了調;【行李】一只裝了由印表機印出許多慘不忍賭的屍體分屍照片的詭異行李,而照片上的斷首殘肢卻無從得知是誰;【渴望】有個幸福的家庭,有愛她的丈夫、有她愛的孩子,在這一切平淡安靜的生活裡,她到底渴望再得到什麼?;【光明會】被父母送往寄宿學校的男孩,承受了多少壓力與傷害,而同儕間卻將男孩當成祭品慢慢絞死並審判之;【雪】手上握有販賣毒品的男人樓房的鑰匙,掌握一個毒窟的老人,被警方帶回,在與毒蟲男人的情人見面後,老人開始保持緘默;【鑰匙】一支鑰匙可使一個女人被論罪科刑,也可使另一個男人無罪釋放並為自己帶來一筆財富;【孤單】被強暴後在自家產下一名嬰孩,生下時有生命跡象,無辜的意外小生命,最後是溺死的,此名少女後判無罪;【司法】莫名奇妙被警方帶走,又被安了一條打傷某人的罪名,他明明是個需要柱著拐杖才能好好走路,瘦成皮包骨、沒什麼力氣,只是名字拼音與兇手一樣罷了;【補償】沉浸在與所愛之人幸福的生活中,女兒出生時,她更幸福了,在丈夫第一拳打在她身上時,她知道夢碎了;【家族】同母異父的弟弟是個累犯,家庭環境迫使他選擇這條路,哥哥倒比較像一般人,與他截然不同;【秘密】他說他的眼睛被眼鏡行的店員植入了一台相機,看得見所有秘密,最後被帶去精神科。

  逃得過法律的制裁,不代表逃得過內心的譴責。一個人犯下罪行,以法罰之,在現代的社會是再正常不過,但有時在犯罪的當下,或計畫犯罪前,往往是沒有原因的,自己為何會做出這種事,也無從解釋,而有人卻是想得到什麼而包庇嫌犯。有太多太多無法以客觀的立場、旁觀者的角度去解釋案件,人犯罪的動機是什麼?即使罪行清楚確定,罪咎依然模糊不已。

 

附註-名人推薦

(以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之罪咎名人推薦

「每一篇都是一次令人毫無招架之力的撞擊!」

吳念真、小野、光禹、黃國華、冬陽、盧蘇偉、張大魯、蘇絢慧、許澤天、詹宏志、藍祖蔚、戴立忍、林永頌、盧郁佳、王浩威、顧立雄、林峰正、吳宜臻、李偉文、彭樹君、陳玉慧、馮光遠、丁文玲……各界粉絲欲罷不能,震撼推薦!

和作者的上一本書《罪行》比較起來《罪咎》艱難太多了。艱難,指的不是閱讀的過程,而是每一個「故事」讀完之後的感覺──鬱結於心、難以言語、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果《罪行》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部電影的話,《罪咎》的每一個故事,對我來說則都是一次在毫無準備、毫無預料之際,令人毫無招架之力的撞擊。什麼罪?過程怎樣?誰加害了誰?破案了沒?正義是否得到伸張?這些因為書名有個「罪」字而自然產生的「閱讀預設」,最後你會發現它們似乎一點都不重要,因為它們只不過是作者用來逼使你思考、逼使你認真感受撞擊之後那種劇痛的工具而已。犯罪者、受害者、律師、法官、甚或法律本身,在這本書裡都已失去我們所熟悉的定義天地不仁……掩卷之際閃入眼前的是這四個字吳念真

我無法一次讀完費迪南.馮.席拉赫寫的這兩本書,因為太濃的哀傷和太悲慘的命運像是在一個暗夜不斷膨脹的妖怪。我得趕快逃離現場,怕被那個妖怪吞喫了。我知道我很快又會拿出他的書來繼續讀下一個故事。在我緩緩細嚼慢嚥他細膩的文字時,我的內心深處得到了一種共鳴和救贖。我是那麼熟悉裡面的痛苦和無奈甚至於絕望,不是因為我曾經經歷過完全相同的情境,而是我對那些痛苦完全能夠體會理解和同情。我會選擇創作,或許就是這個原因。-小野

是非對錯,誰來評斷?形形色色的人生,透過律師柔軟的心靈,緩緩道出。-林峰正律師(民間司改會執行長)

真正參與過審判的人都知道,不論在發現真實或妥適處刑上,審判工作確實艱難,誤判總是難免。加上,審判者對懲罰的過度渴望與急切,往往讓天平的一端,原本應該沉甸甸的砝碼,也就是無罪推定原則,變得像羽毛一樣地輕,正義與不正義的那條線也就因此更模糊不清了-顧立雄律師(萬國法律事務所)

如果要打官司,遇上費迪南.馮.席拉赫,請盡快迴避,因為他洞悉人性,讓你無所遁形。如果要讀犯罪文學,費迪南.馮.席拉赫是你最佳選擇,因為他的文筆犀利,布局迂迴,總在始料未及處,給你意外震撼-藍祖蔚(影評人)

當代最受注目的德國作家,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,他的親身經歷真的與眾不同,很少人可以像他那樣地寫,他活在他的故事中,他自己便是故事的一部分。他不但可以上法庭為犯人辯護,說故事的能力和文筆又絕佳,老天,就有這樣的作家,讓我也不得不讀。我先是在《明鏡週刊》上固定讀他的專欄,現在也固定拜讀他的小說。-陳玉慧(旅歐作家)

除了精采的故事與人性省思外,本書也為我們帶來最佳的法律教材。我國法律向來與德國淵源深厚,實際操作是否也像故事中的發展一樣,耐人尋味。-許澤天(成功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)

失去了自我監控與覺知,失去了求助的勇氣與改變的力量,人其實就像是實驗箱中的小老鼠,逃不出被擺布的命運。……唯有承認人性黑暗面的存在,不再否認,我們才能真正學習正視黑暗的力量,通透黑暗面的影響。而不是在無知中被黑暗席捲,陷入無法自拔、無法意識與無法掌控的人性災難。-蘇絢慧(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)

這是一本好書!不只是懸疑的故事,你還會看到自己內在的罪惡的對話-盧蘇偉(作家、親職教養專家)

如果《罪行》是審視犯罪者,《罪咎》就是審判了律師這職業。舉證之所在,敗訴之所在。辯護律師到底該站在受害人或加害人的立場?到底是為了正義伸張?還是個人的勝訴率?看完書,我很高興我不是律師,也求此生不要與律師交手。-張大魯(這些人那些事 網路廣播電台製作人)

現實生活中遭遇的許多事,往往是沒有「唯一正解」的。縱使已備妥必要的工具、制定完善的規則,不見得一定能求出合理、公平的,可預期且符合正義的答案。我藉〈慶典〉中的一段話,來表達我閱畢本書後深刻且強烈的感觸:「我們一夕之間長大成人……事情再也不會是簡單的。」-冬陽(推理評論人)

《罪咎》比起《罪行》充滿更多的人性情欲、貪婪、宰制的描述,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在正義女神面前,未必得到應有的罪罰。這本書可以讓國內讀者深思司法制度改革的可能!如果正義女神蒙著眼,就幫她拿下布巾,看清楚這個人性的世界-吳宜臻律師(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)

也許沒有真正的惡人,只是誰都敵不過內心的軟弱。閱讀馮.席拉赫的書,我的感動是,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,曾經發生過這樣的真實。而我的感傷,也是這一切殘酷,竟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-彭樹君(作家)

《罪行》帶來的閱讀震撼歷歷在目,續集《罪咎》又衝擊著我們,驅使我們在閱讀中不時針對故事中法律、道德、人性、犯罪或懲罰面這些元素間的糾葛,掩卷陷入思考。《罪咎》中不少極短篇,雖然情節簡單,但是提供給讀者的反思空間,與那些長篇相較之下絲毫不遜色。-馮光遠(作家)

繼《罪行》一書後,作者完成《罪咎》的十五個短篇故事,高潮迭起,引人入勝。每個故事述說不同社會背景、不同心理狀態的被告、被害人或相關人,在面對案件、面對責任和司法時的真實處境及人性反應。讀者可以從這些故事更了解司法的極限,當事人複雜的內心世界,及認定責任的困難-林永頌律師

當代的德國人,是最貼近「罪」的一群。天主教基督教的傳統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包袱,都迫使著她 / 他們必須想清楚道德與刑罰的疆界。新生的德國,是受到無罪推定的被告,但他 / 她不願保持緘默。因此德國的文學藝術電影創作者,屢屢不自覺的再現、重塑審判場景與畫面,閱讀大眾得以有幸見識天堂的極底層,理解了一念一步即墮入地獄的恐慌。當然有時,我們讀者也喜歡閒坐在上帝的門階,俯瞰人間的悲慘糾結,帶著一絲幸災樂禍的心情,像幼稚園孩童一樣,學習什麼是同情憐憫。這是相較於英美的犯罪與偵探小說,德國敘事更像驚悚片的原因。這本書像是虛擬的角色扮演電玩,可以讓人細細體會當一個刑案律師的複雜滋味-丁文玲(文化評論人)

arrow
arrow

    嵐黛@腐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